您好,欢迎来到汝阳县文化馆!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赵殿伟剪纸简介

2.36k次浏览

酒乡人文秀,龙地气脉灵,汝阳县位于洛阳南部,距洛阳市75公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

    赵氏剪纸第四代传人赵殿伟剪纸艺术就是在这种文化氛围里成长起来。蟒庄是一个古老的村庄,自古以来这里的人民在辛勤的劳动过程中创建了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剪纸。每逢喜庆过节或农闲期间都可以看到村妇手中操持的剪刀和家家墙上张贴的剪纸艺术作品。  赵殿伟,1974年出生于河南汝阳蔡店乡蟒庄村赵氏剪纸世家,其祖母、母亲平生都热爱民间艺术,他的曾祖母柳继英、祖母孟倩、母亲孟秋环都喜欢剪纸。那时候剪纸用处多,建房上梁、红白喜事都离不开剪纸,连做双鞋子也要剪花样。

    1993年,他跟着农民书画家张仁义学习书画,2006年又到浙江金华打工,并拜金华第一剪王风为师。2009年,到金华老年大学剪纸专业进修,拜欧阳晨光教授为师。2012年,又到江苏拜唯美派剪红创始人陶正为师,学习现代剪纸艺术。

    赵殿伟剪纸艺术作作品题材泛,从制作工具上分有剪纸、刻纸、撕纸。从题材上分有流传久远的历史故事,有美妙的神话传说,有舞台的戏剧人物,有现实生活的写照,形象地反映出汝阳地区农民生产生活的习俗、杜康造酒习俗。赵殿伟剪纸作品在艺术上巧用大块和细线,善使锯齿纹和月牙纹,有定规而不拘束,剪出了粗犷而精巧,简约而不单调,质补而灵秀,生动又传神的艺术效果。

    阴、阳刻剪纸的基本效果是通过单独或混合使用阴阳线得到的。阴刻也称镌刻,就是刻去表示物象结构的轮廓线,在大的块面中表现线条的方法,这种效果厚重、结实、分量感很

强,有强烈的黑白对比。阳刻也称镂刻,正好与阴刻相反,是刻去空白部分,保留轮廓线。图案的线条是实心,线线相连。这种方法流畅、清晰、玲珑细致。在同一幅作品中出现阴刚阳刻两种方法,使构图变化多样,画面中黑、白、灰对比鲜明,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剪纸技巧。刺孔用小刀或剪子在纸上剪刻出基本轮廓,然后用针在图案上刺孔,主要是让多层纸连

接,同时于粗糙中见细致,这种手法常用于刺绣花样,有时花样是对称的,如枕花、鞋花、

衣袖花等。需要2-4个一样的纸样,这时就多用宣纸剪刻、刺孔,完工后揭粘,则同时有多个一样的纸样。

    2010年,赵殿伟在浙江省金华市边打工,边在洪湖路社区教剪纸。他同时边学边教,创作了如《山花烂漫》、《清正廉明》、《祖国万岁》、《普天同庆》等一批有影响的作品。这些作品用宣纸刻制,衬用色纸,刀味十足。赵殿伟创作的《丝绸之路》仅一个人物的穿戴就细刻一万多刀。红色系列以传统喜庆题材为主,如《童趣炮韵》、《庆祝建党90周年》、《福在眼前》、《迎亲》等,也有门笺、喜花系列,色彩为大红,外形多样,构图布局有“花中套花”的方法。白色系列主要表现古代什仕女、神话人物,他借鉴蓝印花布样式,以瓷器花瓶为主

创作出《青花瓷》、《百蝶图》、《杜康醉刘伶》。艺术大师陶正观看作品后说:“赵殿伟剪纸内容好、题材好、意境好,把传允传统剪纸和唯美剪纸糅合在一起是非常有特色的,他为剪纸艺术作出了贡献。” 

    汝阳县文化馆馆长赵晓平看了赵殿伟剪纸艺术说:“赵殿伟剪纸艺术向人们无声的诉说着汝阳民间灿烂文明的神奇,也是对民间传统统纸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为汝阳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研究和保护做了积极的贡献。”

    近年来,他每逢回到家乡,就把爱好剪纸的村民集中起来进行培训,教她们美学知识,教她们剪纸的方法步骤,大家的热情不断高涨,同时还在本村小学开设剪纸艺术课,得到

了县乡教育部门和学校全体师生的热烈欢迎,赵殿伟有个设想,准备把蟒庄村发展成剪

纸艺术传承基地,在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同时,增加村民收入,助推农村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