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汝阳县文化馆!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非遗民俗闹新春 红红火火过大年(二)

1.17k次浏览

过新年、看大戏、听说书、木偶戏,文化馆邀请您一起享年味儿。

2023年1月25日(正月初四)、26日(正月初五),汝阳县人民文化馆精心组织两场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曲艺类“河洛大鼓”和“三弦铰子书”以及省级戏曲类“南庄木偶戏”的精彩表演,奉献给汝阳人民,以活跃汝阳人民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

汝阳南庄木偶戏早在清朝末期就有演出活动。这里的木偶是属于杖头木偶戏(当地称“揍(举起的意思)偶戏”)。当时,这里的艺人们唱着越调唱腔,走着台步,手举着木偶操纵扦子表演。对演员的要求是,既会演唱越调,身段、台步还必须做到位,而且还得会表演木偶。所以,对演员的要求比较高。一边坐着乐队现场伴奏。乐队中有打击乐(包括司鼓、大锣、手镲、小锣、堂鼓等),文场(包括越胡(既小坠胡)、四弦、笙等)。进入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该团为了节约开支,压缩人员。乐队伴奏改为播放录音(盒式录音带)伴奏,这样效果要比现场乐队伴奏好得多。到二十一世纪后,随着录音机的淘汰,现在演出都是播放CD、DVD光盘了。演出剧目也有很大的拓展,原来只是演出传统剧目,如《赶脚》、《柜中缘》、《铡西宫》、《火焚绣楼》等。随着非遗进校园工作的开展,他们又排了《西游记》和一些课本剧,受到师生的一致欢迎。

2009年南庄木偶戏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代表性传承人:张春海。   

南庄木偶戏是傀儡戏曲剧种之一,是活跃在洛阳地区一枝奇葩。她不仅表演形式独特、新奇,而且演出内容广泛,包容量大,演出器具相对简单,人员少而精,是我国传统戏剧战线上一支不可忽视的文艺轻骑兵,非常适合山区小型演出。对于深入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丰富农村的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木偶戏同时也反映出一个时期中华民族的睿智,人民群众的智慧,也是物质生活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精神生活上的需求与丰富的一种具体体现。她是民族文化发展由低层次向高科技发展的一个缩影。传承好这项具有一定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更是坚持“文化自信”的具体实践。

1月26日(正月初五)下午2:00非遗专场节目单1. 二鬼摔跤2. 猪八戒背媳妇3. 传统剧目《恶有恶报》4. 儿童剧《老鼠的尾巴》